集成电路 2022-11-03
人工智能 2022-11-01
生物制药 2022-11-03
新能源 2022-11-23

集成电路


2022-11-03



一、理解半导体、集成电路和芯片的关系
半导体、集成电路、芯片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名词,大家往往会把它们都理解成芯片。但它们三者之间,还是有差别的。
半导体:半导体是指一类材料的总称,譬如硅、硒、锗等材料,他们在常温下的导电性大于绝缘体,小于导体,因此被称为半导体。从半导体的应用领域来看,83%应用于集成电路领域(硅),9%应用于光电子器件领域,5%应用于分立器件领域,还有3%应用于传感器领域。
集成电路:将各种电子元件集成起来,用导线连接,制作在一小块硅片上,做成一块电路板,结合微电子技术,就是集成电路。

芯片:集成电路经过封装之后就是芯片,芯片是集成电路的载体,集成电路以芯片形式存在,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集成电路约等于芯片,日常中,大家也经常将它们等同。

图片


二、产业体系

集成电路产业链包括三大环节:集成电路设计、集成电路制造、集成电路封测三个环节。每个环节还有一些关联的产业方向,下游主要应用在计算机、网络设备、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等专用电子、仪器和特种装备等行业。如果一家企业业务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,那么就称为Fabless无工厂芯片供应商模式,如果一家企业业务以制造或封测为主,那么就称为Foundry代工厂模式,如果一家企业业务三个环节都涉及,则称为IDM垂直整合模式。

具体如下图示。

图片

三大环节中,IC设计增长较快,IC制造稳步增长,IC封装中国有绝对优势。
(1)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占比最大: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,IC设计、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子行业的格局正在不断变化,IC设计业由2015年的36.71%增长至2020年的44.6%,发展速度总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已成为集成电路各细分行业中占比最高的子行业。
(2)产业链中游芯片制造: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基本以中国台湾的台积电等企业所垄断,但近年来随着国外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光刻机等产品的封锁,我国大陆本土的集成电路企业开始发力,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提高。

(3)产业链下游封装测试:基于我国在成本以及贴近消费市场等方面的优势,近年来全球半导体厂商纷纷将封测厂转移到中国。我国封测产业向高端化发展,通过内生发展+并购,实现技术上完成国产替代,是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环节。

图片


(一)集成电路设计环节

集成电路设计环节主要有“规格定位-逻辑设计-电路设计-模拟-光罩制作”等技术环节,它需要用到设计工具,比如EDA软件,IP框架授权等,这都是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的重要方向。

1、集成电路设计环节的代表企业

(1)EDA软件:被誉为集成电路皇冠上的明星,市场被三大巨头垄断,占全球市场70%份额,分别是Synopsys、Cadence、Siemens。

图片

图片

(2)IP框架:ARM、Synopsys双足鼎力,约占全球60%的份额。英国剑桥ARM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(IP)提供商。全世界超过95%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,1991年成立。下图为IP框架企业2020年全球收入排名及市场占有率。

图片

(3)集成电路设计:前十大企业占全球市场约55%。华为海思2020年收入为82亿美元,受美国制裁,海思无法再与台积电等多家主要芯片代工厂合作,其2021年收入下降到15亿美元,下降了81%,跌出了前25名。

图片
2、集成电路设计环节的发展格局
——美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,中国企业快速崛起,总体规模小。

Fabless模式为主,美国占据主导。2019年美国IC设计公司在IDM、Fabless领域全球市占率分别为51%、65%,中国IDM份额小于1%和Fabless份额约为15%,美国在IC设计领域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。

图片

中国企业快速崛起,总体规模小。截至2020年底,中国大陆IC设计企业达2218家,其中营业额小于1000万企业达到1164家,1000万-5000万的企业数量为669家,小规模企业合计占比约83%。

图片


(二)集成电路制造环节

集成电路制造环节技术流程为“金属渐镀-涂布光阻-光刻-光阻去除-电镀-抛光-晶圆测试”,涉及到上游的单晶硅片制作,以及前驱体材料、光刻胶等材料的制造,以及光刻机等制造设备的生产。

1、集成电路制造环节的代表企业

(1)光刻机:被誉为现代光学工业之花,荷兰ASML阿斯麦、佳能、尼康三分天下。中国的上海微电子开始技术突破,首台28纳米的光刻机即将交付,目前上海微电子在低端领域占全球份额的40%,全国低端领域市场份额的80%。

图片

图片

图:2020年全球光刻机TOP3企业销售收入占比

(2)集成电路制造:台积电占全球集成电路超一半份额。中国内地及台湾的企业具有较大市场份额,前10中,占据六席。

图片

2、集成电路制造环节的发展格局
——台积电等企业垄断,大陆企业持续发力,规模产量双增长。
近年来随着国外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光刻机等产品的封锁,我国大陆本土的集成电路企业开始发力,中芯国际已完成14nm芯片的研发,目前正朝着7nm芯片努力,因各个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能力,我国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提高。

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2560亿元,较2019年同比增长19.11%;2020年,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实现产量累计值为2614.70亿块,较2019年同比增长29.55%,截至目前,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共8659家,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的企业仅有8.34%,注册资本小于500万的企业占63.13%。

图片


(三)集成电路封测环节

集成电路封测环节的技术流程为“切割-贴片-引线-模封-测试”,上游还涉及引线框架、封装基板等封测材料的生产,以及测试机、减薄机、探针台入机等封测设备的生产。

1、集成电路封测环节的代表企业

日月光、安靠和江苏长电位列前三,前十中,仅有第二名安靠是美国企业,其余都是中国企业,大陆有3家,台湾有6家。

图片
2、集成电路封测环节的发展格局
——集成电路封测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减缓,市场竞争较为激烈。
集成电路封测是我国切入集成电路行业的重要一环,但相较于集成电路设计的收益,集成电路封测行业的利润要低的多。

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,2015-2019年,我国封装测试行业销售收入呈现逐年增长态势。2017年我国封装测试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20.77%,为5年来的最高水平,随后增长率开始下降。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封测业市场规模为2510亿元,较2019年同比增长6.80%。

图片


(四)各环节的产业价值

集成电路三大环节盈利能力和进入壁垒有明显差异。

1、集成电路设计环节

IC设计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较为稳定。从2016Q1起,设计板块主要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比较稳定,净利率围绕10%上下波动,毛利率维持在40%,有缓慢下降的趋势,进入壁垒较高。

图片

2、集成电路制造环节

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毛利率根据企业地位有较大差别,比如台积电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率为45.6%,净利润率为41.3%,中芯国际2021年毛利率为29.3%,净利率为31.4%,同级别毛利在20-30%之间,2021年行业平均净利率为11.5%,进入壁垒较高。

图片
3、集成电路封测环节

全球主要封测公司的毛利率在15%-25%之间,净利率大多在5%-10%上下,进入壁垒相对较低,竞争相对成熟。

图片


三、产业组织

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布局于四大集群。以上海、江苏、浙江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,以北京、天津为代表的京津冀地区,以广东、福建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,以重庆、湖北、河南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。

图片

其中,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集成电路产地。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最扎实、技术最先进的区域,产业规模占全国半壁江山,设计、制造、封测、装备、材料等产业链全面发展,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超一半,2020年为52%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0年,长三角地区“一市三省”集成电路产量共计为1359.01亿块。其中,江苏省和上海市集成电路产量分别为836.50亿块和288.67亿块,浙江省和安徽省为174.10亿块和59.74亿块。

图片


1、上海
上海已经成为产业链完备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。作为国内工业基础最好的地区,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基本形成了开发设计、芯片制造、封装测试以及支撑业和服务业在内的完整产业链,并逐渐形成了互动的态势。目前,上海市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迅速,企业数量已近百家,芯片制造业更是在国内处于核心地位,国内主要的芯片制造企业均落于此。此外,上海市的集成电路支撑配套企业已超过40家。
2、苏州
苏州目前已经成为产业全面发展的集成电路封装基地。作为国内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,苏州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半导体企业投资落户,并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基地。目前苏州已经形成了以封装测试为重心,集成电路设计与芯片制造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。
3、杭州
杭州目前已发展成为具备优越自然人文环境的集成电路设计基地。依托自身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,杭州一直将集成电路设计业作为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目前,杭州已经培育出仕兰微电子、杭州国芯、威睿电通等一批优秀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。此外,在芯片制造、半导体材料等领域,杭州也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。
4、无锡

无锡是目前国内以制造业为重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。无锡微电子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,是当时国家南北两大微电子基地的南方基地。国家“908”工程的建设,进一步带动了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迅速迅速发展。目前无锡已经形成了从集成电路设计、软件开发、电路掩膜、芯片加工、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。